2016年福州市普通高中畢業(yè)班質量檢查語文試題及答案word
學習頻道 來源: 陽光學習網 2024-07-20 大 中 小
2016年福州市普通高中畢業(yè)班質量檢查語文試題
全卷滿分l50分?荚囉脮rl50分鐘。
注意事項:
1.本試卷分第Ⅰ卷(閱讀題)和第Ⅱ卷(表達題)兩部分。答卷前,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、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上。
2.作答時,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。寫在本試卷上無效。
3.考試結束后,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。
第Ⅰ卷閱讀題
甲 必考題
一、現代文閱讀(9分,每小題3分)
閱讀下面的文字,完成1~3題。
國學,何學?這是人們津津樂道,卻也讓專家學者大為困擾的問題。章太炎指出:“夫國學者,國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。”張岱年認為:“所謂國學即中國學術之意。”其實,國學就是民族傳統(tǒng)文化的經典化、知識化、普及化,是民族精神的載體。
如何看待國學?中國文明源遠流長,博大精深。從先秦諸子到宋明理學等思想都閃耀著古人的睿智,規(guī)定著中國古代社會發(fā)展的方向與精神表現。但是,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,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雖有“厚德載物”的胸襟和氣質,亦有空談心性,輕于實踐的固有缺陷與不足;長于道德規(guī)范架構,短于思維方式的更新。這使得傳統(tǒng)文化在向現代社會轉型中步履維艱,困難重重。以何種態(tài)度,站在何種立場,支持何種觀點來看待國學,就成為關涉國學弘揚,國學復興,國學能否正常發(fā)展的重大理論命題。我們對待傳統(tǒng),抱守殘缺,故步自封要不得;數典忘祖,粗暴武斷亦要不得。重提國學,弘揚國學,不是要拘泥于經典,食古不化,而是要從中尋找民族文化的“根”與“魂”,在普及中修復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。
國學研究該求是,還是致用?學術研究本身就包含了“是什么”和“怎樣做”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。“是什么”就是學術研究要講求客觀,實事求是,在客觀事實中探究真知!霸鯓幼觥笔菍⑺鶎W知識運用于實踐,在實踐中接受檢驗。探尋“是什么”是更好地解決“怎樣做”的前提。君子有志于學,首先在于學能明道、明理。而通過這種思想創(chuàng)造活動,遵循實踐、認識、再實踐、再認識的學習規(guī)律,達到尋求真知目的,即求是;在此基礎上有所為而為,則是“致用”,即“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”。這固然保持了學人對社會政治的緊密關切,避免了單純地“為學術而學術”,但也會使不少人受此誤導,認為做學問的最終目的是講求功利的實用主義,使學術研究淪為政治的附庸,違背學術求真求是的初衷。作為數千年學問積累結果的國學,我們不要總以實用主義的態(tài)度對待它。如果僅僅滿足于從國學中尋找某些應對現實問題有用的技巧和方法,那就太實際、太簡單化了。
國學的使命是什么?這牽涉國學研究與國學普及兩個方面的問題。國學研究是某些領域的相關人士通過努力獲得前沿性的研究成果,對國學自身的推進和完善起著重要作用。國學普及則是學者通過通俗化的形式,向社會大眾普及包括前沿成果在內的國學基礎知識,讓他們以最簡單、最有效的方式親近經典,確立自己的道德理想和精神追求,建設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。國學研究是國學普及的前提與基礎,國學普及是國學研究的延伸與補充。我們倡導具有包容、和諧、共生共存的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,就是借助國學研究與普及創(chuàng)造出與我們當前國家形勢相適應的,能滿足廣大人民精神生活需要的新文化。要實現這一目標,不僅要弘揚傳統(tǒng)優(yōu)秀文化,也要吸取外來先進文化并加以融合;不僅要提倡正確的價值觀,也要用發(fā)展的眼光批判和否定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消極內容。
(摘編自《學理論》有刪改)
語文學習 http://m.e-deep.com.cn/chinese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