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
非官方網(wǎng)站,信息完全免費,僅供參考,不收取任何費用,請以官網(wǎng)公布為準!
北京101中學2014屆高三年級第三次月考
命題人:馬平、許凌云、劉丁
本試卷分第Ⅰ卷(選擇題)和第Ⅱ卷(非選擇題)兩部分。其中第Ⅱ卷第33~40題為選考題,其它題為必考題。考生作答時,將答案寫在答題卡上,在本試卷上答題無效。
第Ⅰ卷(共126分)
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(zhì)量(原子量):H-1 C-12 N-14 O-16 Na-23 Mg-24 Al-27
Cu-64 Zn-65 S-32 K-39 P-31 Cl-35.5
一、選擇題:本題包括13小題。每小題6分,共78分,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。
1.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肺炎雙球菌轉(zhuǎn)化實驗證實了
①DNA是遺傳物質(zhì) ②RNA是遺傳物質(zhì) ③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(zhì)
④蛋白質(zhì)不是遺傳物質(zhì) ⑤糖類不是遺傳物質(zhì)
A. ②④⑤ B. ①④⑤ C. ②③⑤ D.③④⑤
2.下面是科學家探究基因本質(zhì)的研究過程中所運用的研究方法及結(jié)論,正確的是
A.孟德爾通過豌豆雜交實驗,運用類比推理,提出遺傳因子的傳遞規(guī)律
B.薩頓根據(jù)基因和染色體行為的平行關(guān)系運用假說一演繹法,推測基因在染色體上
C.沃森和克里克運用模型方法,發(fā)現(xiàn)DNA分子的雙螺旋結(jié)構(gòu)
D.摩爾根通過果蠅雜交實驗,運用同位素標記法,提出基因在染色體上
3.以下語句中說法正確的有
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可發(fā)生基因突變或基因重組
②用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并以此侵染細菌,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(zhì)
③玉米體細胞中有10對染色體,經(jīng)過減數(shù)分裂后,卵細胞中染色體數(shù)目為5對
④非同源染色體數(shù)量越多,非等位基因組合的種類也越多
⑤1個DNA分子只能轉(zhuǎn)錄出1種1個mRNA
⑥人類貓叫綜合征是5號染色體失的結(jié)果
⑦性別受性染色體控制而與基因無關(guān)
⑧遺傳信息是指DNA中堿基的排列順序
⑨人體某肌細胞無氧呼吸產(chǎn)生的CO2從細胞質(zhì)出來進入組織液共穿過2層磷脂分子層
A. ④⑧ B. ①④⑦ C. ⑥⑧⑨ D. ④⑤⑥⑨
4.DNA分子經(jīng)過誘變,某位點上的一個正常堿基(設為P)變成了尿嘧啶,該DNA連續(xù)復制兩次,得到的4個子代DNA分子相應位點上的堿基對分別為U-A、A-T、G-C、C-G,推測“P”可能是
A.胸腺嘧啶 B.胞嘧啶或鳥嘌呤
C.胸腺嘧啶或腺嘌呤 D.腺嘌呤
5.下列四幅圖對應的生理活動,
不正確的敘述是
A.(1)圖能正確表示酶濃度增加,而
其他條件不變時,生成物質(zhì)量變化
的曲線圖(圖中虛線表示酶濃度增
加后的變化曲線)
B.(2)圖曲線A可以代表池塘中腐生生物呼出的CO2量變化,曲線B可以代表池塘中藻類吸收或放出CO2量變化
C.如果(3)圖表示某生物的次級卵母細胞,那么,在通常情況下該生物體細胞中染色體的最多數(shù)目為4個
D.(4)圖中①④中的堿基不完全相同;③約有20種
6.在減數(shù)分裂中每對同源染色體配對形成四分體,四分體中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經(jīng)常發(fā)生交換。實驗表明,交換也可以發(fā)生在某些生物體的有絲分裂中,這種現(xiàn)象稱為有絲分裂交換。下圖是某高等動物一個表皮細胞發(fā)生有絲分裂交換的示意圖,其中D和d, E和e ,F(xiàn)和f表示某對同源染色體上的三對等位基因。該細胞在發(fā)生有絲分裂交換后,產(chǎn)生的子細胞的基因型可能是
①DdEeFf
②DDEEFf 、ddeeFf
③DEF、DEf、deF、def
④DdEeFF、DdEeff
A.③ B.①②③ C.② D.①④
7.化學與社會、生產(chǎn)、生活緊切相關(guān),下列說法正確的是
①石英只可用于生產(chǎn)光導纖維,且常溫下不與強酸反應;
②次氯酸鈉溶液可用于環(huán)境的消毒殺菌;
③黑火藥由硫黃、硝石、木炭三種物質(zhì)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;
④用銅片在加熱的條件下就可鑒別濃硫酸和稀硫酸;
⑤70mL的H2S和90mL的O2混合點燃后恢復到原狀況可產(chǎn)生70mL的SO2;
⑥將過量CO2氣體通入水玻璃中可生成硅酸和純堿
A.①②④⑤ B.①②③④ C.②④⑥ D.②③④
8.將甲氣體通入BaCl2溶液,未見沉淀生成,然后通入乙氣體,有沉淀生成,則甲、乙氣體不可能是
A.SO2、H2S B.SO2、NO2 C. NH3、CO2 D.CO2、SO2
9.下列關(guān)于某些離子的檢驗說法正確的是
A.向某溶液中加稀鹽酸,將產(chǎn)生無色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,石灰水變渾濁,則原溶
液中一定有CO32-或HCO3-
B.向某溶液中加硝酸鋇溶液有白色沉淀產(chǎn)生,再加鹽酸,沉淀不消失,則原溶液中
定有SO42-
C.向某溶液中加入濃氫氧化鈉溶液并加熱,產(chǎn)生的氣體能使?jié)駶櫦t色石蕊試紙變藍,
則原溶液中NH4+
D.向某溶液中加入硝酸銀產(chǎn)生白色沉淀再加鹽酸沉淀不消失則原溶液中定有Cl-
10. 下列離子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
A.少量的H2S氣體通入硫酸銅溶液中: H2S+Cu2+=CuS+2H+
B.將NO2氣體通入NaOH溶液中:NO2+2OH-= 2NO3-+ NO↑+H2O
C.ICl 和Cl2的化學性質(zhì)相似,將ICl通入KOH溶中: ICl+2OH-= I-+ ClO-+H2O
D.1.5mol/L 100ml的FeBr2 溶液中通入3.36L(標準狀況)Cl2:2Br-+Cl2=Br2+2Cl-
11.下列敘述Ⅰ和Ⅱ均正確并且有因果關(guān)系的是
選項敘述Ⅰ敘述ⅡA濃硝酸在光照下顏色變黃濃硝酸B濃硫酸具有酸性和水性濃硫酸可使PH試紙先變紅后變黑CCl2和SO2均有漂白性Cl2和SO2均可使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DC的還原性小于Si可用焦炭和石英在高溫下反應制硅
12.N2O俗稱“笑氣”,醫(yī)療上曾用作可吸入性麻醉劑,下列反應能產(chǎn)生N2O:3CO+2NO2 =3CO2 +N2O。下列關(guān)于N2O的說法一定正確的是
A.上述反應中,每消耗2mol NO2,就會生成22.4L N2O
B.N2O有氧化性,且為HNO2的酸酐
C.等質(zhì)量的N2O和CO2含有相等的電子數(shù)
D.N2O會迅速與人體血紅蛋白結(jié)合,使人中毒
13.1.76克銅鎂合金完全溶解于50mL、密度為1.40g/cm3、質(zhì)量分數(shù)為63%的濃硝酸中,
得到NO2 氣體1792mL (標準狀況),向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適量的1.0mol/LNaOH溶
液,恰使溶液中的金屬離子全部沉淀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A. 該濃硝酸中HNO3的物質(zhì)的量濃度是14.0mol/L
B. 加入NaOH溶液的體積是50mL
C. 濃硝酸在與合金反應中起了酸性和氧化性的雙重作用,且起氧化性的硝酸的物質(zhì)
的量為0.08mol
D. 得到的金屬氫氧化物的沉淀為3.12克
14.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
A.牛頓提出了萬有引力定律,并通過實驗測出了引力常量
B.力學單位制中質(zhì)量是基本單位,其國際單位是千克C.在“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”的實驗中,運用了“控制變量”的研究方法D.物理學中引入了“質(zhì)點”的概念,從科學方法上來說屬于理想化模型
15某星球的質(zhì)量約為地球的9倍,半徑約為地球的一半,若從地球上高h處平拋一物體,射程為60m,在該星球上以同樣的初速度和同樣的高度平拋一物體,其射程為
A.10m B.15m C.90m D.360m
16如圖所示,一個重力G=4 N的物體放在傾角為30°的光滑斜面上,斜面放在臺秤上,當燒斷細線后,物塊正在下滑的過程中與穩(wěn)定時比較,臺秤示數(shù)
A.減小2 N B.減小1 N C.增大2 N D.增大1 N17.在某次自由式滑雪比賽中,一運動員從弧形雪坡上沿水平方向飛出后,又落回到斜面雪坡上,如圖所示,若斜面雪坡的傾角為θ,飛出時的速度大小為v0,不計空氣阻力,運動員飛出后在空中的姿勢保持不變,重力加速度為g,則
A.運動員在空中經(jīng)歷的時間是
B.運動員落到雪坡時的速度大小是
C.如果v0不同,則該運動員落到雪坡時的速度方向也就不同
D.不論v0多大,該運動員落到雪坡時的速度方向都是相同的
18如圖所示,質(zhì)量為m的物體靜止在水平光滑的平臺上,系在物體上的繩子跨過光滑的定滑輪,由地面上的人以速度v0水平向右勻速拉動,設人從地面上平臺的邊緣開始向右行至繩與水平方向夾角為 45°處,在此過程中人的拉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為
A. B. C. D.
19放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物體受到水平拉力的作用,在0~6s內(nèi)其速度與時間圖像和該拉力的功率與時間的圖像如圖所示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
A.0~6s內(nèi)物體的位移大小為30m B.0~6s內(nèi)拉力做功為100J
C.合外力在0~6s內(nèi)做的功與0~2s內(nèi)做的功相等
D.水平拉力的大小為5N
20如圖所示,在傾角為α的光滑斜面上放一個重為G的小球,并用光滑的擋板擋住,擋板與斜面的夾角為θ(最初θ<α),擋板從圖示位置以O為軸向左緩慢轉(zhuǎn)至水平,在此過程中小球始終處于平衡狀態(tài),當擋板對小球的彈力大小等于小球的重力時,θ的大小可以為
A.α B.2α C.π-α D.π-2α21.如圖所示,一根長為L不可伸長的輕繩跨過光滑的水平軸O,兩端分別連接質(zhì)量為2m的小球A和質(zhì)量為m的物塊B,由圖示位置釋放后,當小球轉(zhuǎn)動到水平軸正下方時輕繩的中點正好在水平軸O點,且此時物塊B的速度剛好為零,則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
A.物塊B一直處于靜止狀態(tài)
B.小球A從圖示位置運動到水平軸正下方的過程中機械能守恒
C.小球A運動到水平軸正下方時的速度大于
D.小球A從圖示位置運動到水平軸正下方的過程中,小球A與物塊B組成的系統(tǒng)機械能守恒
22.(6分)為驗證動能定理,某同學設計了如下實驗.將一長直木板一端墊起,另一端側(cè)面裝一速度傳感器,讓小滑塊由靜止從木板h高處(從傳感器所在平面算起)自由滑下至速度傳感器時,讀出滑塊經(jīng)此處時的速度v,如圖所示。多次改變滑塊的下滑高度h(斜面的傾角不變),對應的速度值記錄在表中:
下滑高度h/m0.100.200.300.400.50速度v/m·s-10.6330.8951.1001.2651.414(1)要最簡單直觀地說明此過程動能定理是否成立,該同學建立了以h為縱軸的坐標系,你認為坐標系的橫軸應該是什么?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.
(2)已知當?shù)刂亓铀俣萭,若要求出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(shù),還需測出________________(寫出物理量及符號);則計算滑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(shù)的表達式為__________________。
23(9分)
(1)請指出該同學在實驗操作中存在的錯誤: 。
(2)若所用交流電的頻率為50Hz,該同學經(jīng)正確操作得到如圖所示的紙帶,把第一個點記做O,第一、第二點間的距離約為2mm,另選連續(xù)的4個點A、B、C、D作為測量的點,且 A、B、C、D各點到O點的距離分別為12.29cm、15.55cm、19.20cm、23.23cm。
數(shù)學學習 http://m.e-deep.com.cn/math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