淮南市2015年度第二學期期末教學質(zhì)量檢測八年級語文答案

學習頻道    來源: 陽光學習網(wǎng)      2024-07-20         

本站非官方網(wǎng)站,信息完全免費,僅供參考,不收取任何費用,請以官網(wǎng)公布為準!

淮南市2014—2015學年度第二學期期終教學質(zhì)量檢測
八年級語文試題參考答案
一、語文積累與綜合運用(20分)
 1.(4分)(1)折戟沉沙鐵未銷(2)何似在人間(3)急湍甚箭
(4)自緣身在最高層(5)欲辨已忘言(6)曉鏡但愁云鬢改   
 2.(4分)浩蕩離愁白日斜,吟鞭東指即天涯。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
3.(5分)(1)徙   sǒng(共2分,每空1分)(2)狂忘   狂妄 (共1分,每空0.5分)
(3)沒有了根,哪有生命的源頭(共2分。句式、內(nèi)容各1分)
4.(2分)諾第留斯(鸚鵡螺號)  尼摩  
5.(5分)(1)C(2分)(2)示例:展示漢字魅力,傳承華夏文明。(1分,意思對即可)(3)知識經(jīng)濟是以高技術產(chǎn)業(yè)為第一產(chǎn)業(yè)支柱,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,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一種新型經(jīng)濟。(2分)
二、閱讀理解(37分)
【一】(13分)
6.(3分)用“冰冷的”“堅硬的”來修飾雪花意在強調(diào)雪的不屈的精神(或戰(zhàn)斗精神),而這種精神是“燦爛的”,是值得贊賞的。(2分)大量修飾語的運用,表明了作者鮮明的情感傾向。(1分)
7 .(3分)滋潤美艷之至;(1分)先是通過與暖國的雨進行對比突出江南雪的特點,接著用兩個比喻讓我們感受到朦朧的美,最后又以生動、明麗的文筆描繪了江南雪野的美艷和生機。(2分)
8.(2分)充分體現(xiàn)了魯迅先生看重的一種獨立與張揚的個性精神。(或者說毫不妥協(xié)、獨立不羈的精神亦可。)(體現(xiàn)了作者敢于直面慘淡人生的不屈不撓的戰(zhàn)斗精神。)
9.(5分)北方的雪是孤獨的;(1分)雪是雨變成的,所以說雪是死的雨;(1分)雪的升華是與死亡聯(lián)系在一起的,也正是完全的獻身,便成了雨的精魂——凝聚了所有堅強內(nèi)核的精魂,這是對雪的崇高的贊美。(1分)用它作結,既與開頭巧妙照應,又點明了文章的主旨。(2分)
【二】(12分)
10.(3分)從聽覺(聲音)的角度來寫下雪,“吱吱”的,清脆而幽雅。寫出雪的急驟。從視覺(顏色和形狀)的角度來寫下雪過后一片白色,像覆蓋了一叢白毯(形狀:蘆絮般,一小片一小片)。
11.(4分)第④段寫下雪時的寧靜,(1分)第⑤段寫雪給人們帶來了興致和希望。(1分)這樣安排使文章內(nèi)容更為豐富:更具詩意(情趣),也更能表達作者喜愛雪的情感。(2分)
12.(2分)這樣寫好。通過比較更突出江南雪的特點。
13.(3分)雪除了給人們帶來寧靜外,還給人們帶來極高的興致和美好的希望。(1分)作者不僅眷戀雪的潔白,眷戀雪的晶瑩剔透,更眷戀雪的那種不夾帶一絲絲雜質(zhì)的純正。(1分)因為雪代表了人們內(nèi)心的追求:自然、純潔、灑脫。(1分)
【三】(12分)
14.(3分)(1)大約(2)忽然(3)因為  (每小題1分)
15.(4分)(1)青蔥的樹木,翠綠的藤蔓,遮掩纏繞,搖動下垂,參差不齊,隨風飄拂。
(2)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樣曲折,像蛇那樣蜿蜒前行,時隱時現(xiàn)(或時而看得見,時而看不見)。(每小題2分)
16.(3分)要點:伐竹取道,可見小石潭少有人跡;全石以為底,沒有淤泥;四周樹木環(huán)繞,能防止泥沙注入;經(jīng)常有活水流入等。(每答對一點加1分,3分為滿。)
17.(2分)作者因參與政治改革而被貶,心情抑郁,希望通過寄情山水來排遣,但這種歡樂只是暫時的,一經(jīng)凄清環(huán)境的觸發(fā),憂傷悲涼的心情又會流露出來。(回答時要注意結合作者的生平來理解)
三、作文  18.參考中考作文評分標準

語文學習  http://m.e-deep.com.cn/chinese/
陽光考試網(wǎng)    考試資訊分享    m.yggk.net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[責任編輯:陽光學習網(wǎng)]
陽光考試網(wǎng)手機版 |   學習頻道 |   學習專欄 |   大學排行榜 |   高考查分系統(tǒng) |   高考志愿填報 |   專題列表 |   教務管理系統(tǒng) |   高考錄取查詢

  陽光文庫   免費學習門戶 備案號:閩ICP備11025842號-3 網(wǎng)站地圖

本站所有資料完全免費,不收取任何費用,僅供學習和研究使用,版權和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

Copyright 2025 陽光學習網(wǎng),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