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濟寧市中考語文試題及答案word版(3)
學習頻道
來源: 陽光高考信息平臺 2024-07-20
大 中 小
本站
非官方網(wǎng)站,信息完全免費,僅供參考,不收取任何費用,請以官網(wǎng)公布為準!
三、現(xiàn)代文閱讀(共25分)(一)閱讀下面的文章,回答14—16題。(10分)誰的心中不曾有過遠方張 鐵 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當微信朋友圈被北京的沙塵暴刷屏,這句話給人的“小清新”之感,更顯強烈。近日,河南一位女教師這封“最有情懷,沒有之一”的“辭職申請”,引起無數(shù)人共鳴。 念念不忘,必有回響。一句話撩動心弦,正是因為它以一種詩意的方式,說出了不少人心中的渴望。從朝九晚五的按部就班中跳出來,從辦公桌邊的循規(guī)蹈矩里跳出來,打破思維方式的條條框框,擺脫現(xiàn)實生活的患得患失,擁抱一個更廣闊也更精彩的世界。即便這個世界可能只是一種美好的想象,但誰的心中沒有激蕩過一個遠方? 電影中,有一種特殊的類型叫“公路片”。主角們走過漫長得似乎沒有盡頭的旅程,不管是不是能抵達,都會經(jīng)歷精神的考驗,收獲心靈的成長!翱词澜纭迸c“在路上”,其實有著一致性,不一定是逃避,也不一定要彷徨,就是為了遇到一個更好的世界,也成就一個更好的自己。相信,行遍大千世界、看過人生百態(tài),這位女教師如若再次站上講臺,應該能講出不一樣的精彩。一個正常的社會,也應該是一個有活力有機會的社會。當人生出彩的舞臺越來越廣闊,也更加刺激了“出走”的渴望。女教師的選擇本身,就是一個例子,F(xiàn)實中,過去鮮見的公職人員辭職,也不斷見諸報端。溫州平陽原副縣長周慧的辭職信,也寫得很文藝,“每個人都應該遵循自己內(nèi)心的想法去選擇自己的生活”。的確,有了更多的機會,人生也就有了更多的可能——雖然每一次選擇都不免糾結! 說到底,渴望遠方,還是因為現(xiàn)實的砝碼更重一些,讓說走就走的旅行難以成行。黃土涵養(yǎng)農(nóng)耕,農(nóng)耕孕育家庭,數(shù)千年的中華文明,讓生存狀態(tài)的“穩(wěn)定性”,成為這種文化所化之人最基本的訴求。學者認為中國社會有著“超穩(wěn)定結構”,其實,從安土重遷的觀念到家族聚居的方式,中國人的心靈世界又何嘗不是如此?這或許也是一些穩(wěn)定的職業(yè)有著很強吸引力的原因。在這樣一種文化中,“現(xiàn)世安穩(wěn)”是一種扯不斷的心理牽掛、情感羈絆。 身處開放的環(huán)境、面對信息化的洪流,“世界”是個誘惑十足的詞。然而,在競爭激烈、“壓力山大”的社會中,面向大海的轉身難以避免地遭遇更多艱難!巴饷娴氖澜绾芫剩饷娴氖澜绾軣o奈”,或許,去世界看看的人們,終究還是要面對“娜拉出走之后”甚至“娜拉回來之后”的問題。“出門看世界”和“回到老地方”,成為當今中國人一組難以解開的心結,惟有在朋友圈里徒然羨慕著遠方。對于“想去看世界”的辭職,雖然點贊者甚眾,但真正能“從心動到行動”的,在這樣的社會里不應該也不可能成為主流。畢竟,情懷不能當飯吃,甜點也不能當正餐。辭職的女教師去“看世界”了,更多的人卻選擇了留下來,在講臺上繼續(xù)自己的事業(yè),換個角度看,沒去看世界者不才是這個社會的基石嗎? “世界那么大,我想去看看”,看起來文藝腔十足的表達,背后是時代的發(fā)展、文化的演進,詮釋著社會心理結構的變遷。其實,生活充實,何必別處?心有夢想,何必遠方?過好每一天,走好每一步,未嘗不是同樣精彩的人生。(《人民日報》2015年4月16日,有刪改)14.作者認為“因為現(xiàn)實的砝碼太重,讓說走就走的旅行難以成行”的原因是什么?(4分)15.文章在論述的過程中,主要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?(2分)16.通觀全文,本文作者所表達的主要觀點是什么?(4分)(二)閱讀下面的文章,回答17—20題。(15分)石崖上的棗樹劉成章 那是陜北的一座高峻石崖,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,齊上齊下,刀削的一般,筆直地立在那兒;崖上又極少有土,極少有草,卻不知在何年何月,就在那半崖上,在一條看不大清楚的石縫間,突兀地生了一棵棗樹。照說,棗樹生長在那兒,哪來的什么養(yǎng)料和水分,只要能勉強擠出幾片葉子,現(xiàn)出一點兒綠色,就算很不錯了;可它偏偏悖乎常理,長得健壯而蓬勃。每到了八九月間,紅的綠的半紅半綠的棗兒綴滿那棗樹的枝葉間,把整個樹冠都壓得垂吊著,像一片彩色瀑布。 年年金秋到,這一樹棗子總是紅得誘人,裝飾著好大一片天空。挑筐的走過,扛鋤的走過,都只能仰著脖子,望棗興嘆;城里人顛簸著汽車前來旅游,猛地看見了,也頓時興奮起來,躍下車,結果呢,也只能仰著脖子,望棗興嘆。他們口腔里分泌著唾液,每一條神經(jīng)都被挑逗得打著顫顫,卻都無可奈何。 石崖下有個石雕加工工地,工地上匯集了來自好幾個縣的能工巧匠,有老漢也有年輕后生。他們雕成的和正雕著的石獅子,一個個生動可愛,擺得到處都是。這些民間藝術家們,如處近水樓臺,當然更想摘那樹好棗子。據(jù)說,他們中間的一個小后生,膂力過人,他曾運足了氣,把一塊石子兒硬是扔到棗樹上,不過也僅僅打下兩三顆棗子而已。“這棗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!”他瞅著那棗樹咒罵。而那棗樹,望著氣急敗壞的小伙子,好像故意氣他似的,搖了三搖。 一棵棗樹,爽了那么多人的眼,打動了那么多人的心,又掃了那么多人的興,使有的人在離開的路上還要對它念念想想,思思謀謀,人們無從弄清它的背景,更無從弄清它是輕佻還是貴氣。 那年親眼看見這棵棗樹的時候,我也忍不住停下腳步,仰起了脖子。由于仰角太大,我的帽子都順著肩膀滑落了。與我同行的朋友說:“光瞅有什么用!要是真想嘗嘗,咱們哪天有了空兒,從山后爬到那崖上去!焙髞砦覀冋娴娜チ。繞來繞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,走得人大汗淋漓,襯衣全濕透了,才算近距離地看見了棗樹。也許由于特別興奮,也許是棗子的映照,我倆的臉都紅得像一片霞了。那棗樹真讓我們很想歡呼幾聲。崖上風很大,陽光也很充足,風和陽光一年年地透過了它粗糙的樹皮和枝葉,為它儲滿了誘人的生命力,因而果實又大又艷,寶石一般。雖然那樹上的每顆棗子我們都看得清清楚楚,甚至能看見爬在棗子上的幾只大螞蟻,但是那兒的地勢太險峻了,我們依然無法再向它挪近一步,令人惋惜,只得一步一回頭地悻悻離開。 好多年之后,當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棗樹的時候,終于不再悻悻了,那是因為我重讀了《詩經(jīng)·蒹葭》: 蒹葭蒼蒼,白露為霜。所謂伊人,在水一方。溯洄從之,道阻且長。溯游從之,宛在水中央。 我又想起了一首陜北現(xiàn)代民歌: 羊肚子手巾喲三道道藍,咱們見面面容易說話話難。一個在山上喲一個在溝,拉不上話話喲咱招一招手。瞭見了個村村喲瞭不見個人,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。 這些不朽民歌所創(chuàng)造的情境,和那棵棗樹所引發(fā)的情境不是一樣的嗎? 想到這一層,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顫栗起來,抖落了些許的俗氣。你看,那棵棗樹是那么美好,那么誘人,卻總是難以觸到,總是讓人企慕;它總是撩逗著你,召喚著你,卻又總是遠離著你;它是美人,美人如花隔云端。它結的是一樹實實在在的棗,但它給人們帶來的卻是詩的境界、浪漫的情懷、美學的情景。它讓我想起錢鐘書先生所命名的“企慕情境”,令人久久回味。(《光明日報》2015年04月10日,有刪改)17.“棗樹”生長的環(huán)境有怎樣的特點?請結合文本作簡要概括。(3分)18.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。(請從下列兩句中任選一句作簡要的賞析)(4分) (1)紅的綠的半紅半綠的棗兒綴滿那棗樹的枝葉間,把整個樹冠都壓得垂吊著,像一片彩色瀑布。 (2)那棗樹,望著氣急敗壞的小伙子,好像故意氣他似的,搖了三搖。19.文中引用了《詩經(jīng)·蒹葭》和陜北現(xiàn)代民歌,有什么作用?(4分)20.通讀全文,你認為“懸崖上的棗樹”帶給作者怎樣的感悟?(4分)四、寫作(共40分)21.閱讀下面的文字,按要求作文。生活在世界上,總會有鄰居,人與人、人與動物、國家與國家之間都可能成為鄰居。鄰居家的人或事,因近切定會引起你更多的關注,給你留下更深的印象;鄰里之間有的還曾演繹出許多故事,結下深厚的情緣。中國文化中也有很多詞語描述鄰居間的關系,如“德不孤,必有鄰”“遠親不如近鄰”“以鄰為伴”“以鄰為壑”等。請以“鄰居”為題,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。要求:1.除詩歌外,文體不限;2.文體特征鮮明;3.要有真情實感,不得抄襲和套作;4.文中不得出現(xiàn)真實的校名、人名等信息。
語文學習 http://m.e-deep.com.cn/chinese/